【實戰啟示】當戰爭不再有前線:我們從以伊衝突學到什麼?


當伊朗在夜間數百架無人機與飛彈齊發,以色列則透過鐵穹系統與戰機強勢反擊,這場突如其來的戰火,再次讓我們看到:

「現代戰爭,不再只是軍人的事。」

攻擊目標橫跨城市、重要設施、軍營,甚至包含學校周邊與居民社區。無論站在哪一方,平民早已無法置身事外。

在人口密集,各項設施混雜的台灣,若有一天這樣的事發生在我們身邊──我們,準備好了嗎?


01|以色列的防災文化:全民皆兵,人人皆備

在以色列,幾乎家家戶戶都知道「72小時避難包」是基本配備。

從空襲警報響起到飛彈命中,中間可能不到1分鐘。這意味著:

  • 你需要知道最近的避難所在哪裡
  • 你需要準備好一個隨抓即走的急難救助包
  • 你需要知道家人集合與疏散的方式與地點

以色列政府甚至會提供國民防毒面具、防空洞指引與家庭逃生訓練。這一切並非過度恐慌,而是來自長年衝突的現實教育。

像是我們所推出的急難救助包,正是參考類似思維,將醫療、照明、飲水、基礎通訊等整合於一袋內。不是賣商品,而是真正替自己家人多一分準備。


02|水,比你想得更重要:斷電可以忍,斷水不行

在以哈戰爭初期,加薩居民多日無電無水,甚至必須靠塑膠袋儲水。這讓許多戰地醫師一致指出:

「水的備援,比食物還關鍵。」

你可以三天不吃東西,但若無法補水,人體狀況會迅速惡化。

而在實際野戰中,美軍或特戰也都配有戰術飲水系統。這不是花俏裝備,而是維生工具。

例如我們實測耐用的CamelBak 水袋,搭配氣密快拆設計與抗菌吸管,能配合頭盔或背心快速飲用。它能讓你在不脫裝備、不放下裝備的情況下即時補水,大幅提升行動效率與安全性。

避難時能解放雙手,也能有效控制用水,甚至配合濾水器系統延長使用天數。


03|資料、生存裝備怎麼保護?

想像一下:你有重要的證件、財務、醫藥用品、GPS裝置、手電筒與對講機…但一場暴雨或震動讓它們報廢。

這是為什麼軍隊或特種單位會使用防水、防撞、防塵的「氣密收納箱」。

我們使用的 防水氣密箱,有堆疊定位、防壓結構與橡膠氣密圈設計,非常適合用於:

  • 車上避難包收納
  • 家用資料/貴重物資保存
  • 野外任務通訊或光學器材攜行

當手機失效、訊號中斷時,你會發現手動式照明、緊急電池與通訊工具的可靠性遠勝高科技設備。

不是只有攝影師才需要保護裝備,戰爭中,每個人都可能成為自己的急救員與通訊兵。


04|當前線模糊,平民也該有一點保護力

你可能會想:「戰術背心?我又不是軍人。」

但看看烏克蘭戰爭,從記者、志工到居民,許多人都穿上了基本的輕量化防護背心。不是為了打仗,而是為了活著。

像我們的85D 系列背心,結合模組化、通風性與日常穿戴舒適性,讓「戰術」不再等於「軍事」,而是一種準備。

此外,若希望強化頭部防護,一頂結構堅固的防彈頭盔也能大幅降低破片或落物傷害風險。

以色列民防與記者通常會佩戴防彈頭盔、護目鏡與耳罩,並依照不同情境裝設頭燈、通訊器材、識別裝置等模組。

像我們選用的 HL悍霖戰術頭盔系列,採用國際軍規等級標準設計,並可加裝舒適內襯與多功能配件(如照明、耳機模組、面罩),適合災難撤離與戰地救援用途。

裝備本身不能代替運氣,但它能爭取時間、減少傷害,為求生提供最後一道保障。

你可以什麼都不帶,但面對現實──多一分準備,就多一分活下去的可能。


寫在最後

我們不渲染恐懼,也不販賣焦慮。但從以伊衝突我們可以學到:

「在現代戰爭裡,沒有真正的安全距離。」

戰爭不會預告,也不會選擇目標。

我們無法選擇是否捲入戰爭,但可以選擇是否準備。

台灣的地理環境與戰略位置,讓我們有責任也有機會,成為亞洲地區最有準備的國家。

戰爭與災難,從不是遙遠的新聞,而是我們今天就該面對的現實。


📦 更多你可以開始準備的項目,歡迎參考:
射擊與防護專區|K.T.Tactical 精選防災裝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