談起防彈與個人防護,多數人第一時間想到的,永遠是那塊厚重的硬式抗彈板──Level III、Level IV、陶瓷複合、金屬板、UHMWPE 堆疊、破片保護、槍林彈雨的視覺衝擊。然而,在所有專業軍警和戰術人員的日常裝備中,真正陪伴他們 99% 時間的,其實是軟式抗彈板(Soft Armor)。
它很輕、很安靜、不花俏、不炸裂、沒有誇張的破片畫面,也不會像陶瓷板那樣在擊中當下留下戲劇化碎裂。但正因為如此,它反而常被忽略、被低估。
NOVARA 正是在這個被忽略的領域裡,默默完成技術突破、打開國際市場,並準備成為台灣防護材料界後起之秀的品牌。本篇文章將用比較長的篇幅,帶你從「軟式抗彈被低估的真相」一路看到「台灣傳統產業如何靠 NOVARA 完成國防級轉型」,以及它走向國際市場的關鍵。

第一章|硬板很強,但軟式抗彈才是「真正擋住最多威脅」的那一塊
在一般使用者的認知中,軟式抗彈板往往被簡化成一句:
「不就是 9mm、Level IIIA 嗎?應該只是基本款吧?」
但如果你跟一線執勤警察、特勤人員或長期在高風險區域工作的人聊,他們多半會告訴你一個很現實的答案:
- 硬板出現的時候,通常是任務已經進入高風險狀態;
- 但軟板,是他們每天執勤、巡邏、跑現場時,真正一直穿在身上那一層防護。
從實務角度來看,軍警日常面對的威脅有很大一部分來自短槍與碎片,包括:
- 9mm、.45 ACP、.40 S&W、.357 SIG、.44 Mag 等手槍彈;
- 各種低速金屬碎片、破片、環境中飛散物;
- 爆炸產生的次生碎片衝擊。
這些都在軟式抗彈板的防護範圍之內。換句話說:
硬板是「特殊任務的英雄」,軟板才是「每天陪你活下去的夥伴」。
當一個國家開始認真看待「日常勤務的安全」,軟式抗彈板的角色,就會從配角變成主力設備之一。

第二章|從傳統紡織到防護材料:NOVARA 背後的 PINYTEX 故事
NOVARA 並不是憑空冒出來的新名字,它背後站著的是長期深耕複合材料與防護布料的台灣公司──歐堡國際 Pinytex。
在多數人眼中,紡織業是再傳統不過的產業:布、布料、成衣、代工、價格競爭、外移到東南亞…… 但 Pinytex 走的路不大一樣,他們把重心放在:
- 功能型纖維與高強度布料;
- 工業用與防護用複合材料;
- 軍警用途之特殊材料開發;
- 高強度纖維布的結構設計與層間配置。
這些看起來離「防彈」很遠,但離「抗彈」卻很近。
若我們把抗彈材料拆開來看,其實就是「高強度纖維+合理的堆疊結構+合適的膠合工藝」,而這些正是台灣紡織與複合材料產業長年累積的核心能力。
在某個時間點,Pinytex 做了一個關鍵決定:
「我們不只做防護布料,要把這些技術往前推,做成真正能上戰場、上勤務的抗彈產品。」
NOVARA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生的品牌——從布料供應商,往前走到「具備完整 NIJ 測試與國際出貨能力」的軟式抗彈系統。

第三章|軟式抗彈板比你想的更難做:為什麼被低估,卻值得更高評價?
很多人以為軟板簡單:「不就是把 Kevlar 疊一疊,縫成一片嗎?」但實務上,軟式抗彈板在工程難度上,常常比硬板更棘手。
1. 靠「纖維與結構」吸收能量,而不是靠硬度破彈
硬式抗彈板可以透過陶瓷破彈、PE 材料塑性變形,再由背板吸能;軟式抗彈板則不能靠「破彈」,而必須依賴:
- 纖維本身的拉伸強度;
- 編織方式與排列方向;
- 層與層之間的摩擦與位移控制;
- 如何在極短時間內把能量攤開分散;
- 背凹(BFS)控制在安全範圍內,避免鈍挫傷致命。
同樣是一發 .44 Mag,硬板可以用「擊碎陶瓷+背板吸能」的方式解決;軟板則必須讓數十層纖維一起「在幾毫秒內接住子彈」,難度可想而知。

2. 濕測性能:真正區分「能用」與「值得信任」的關鍵
真正上戰場、上街頭的不會是實驗室裡的乾板,而是會遇到雨水、汗水、濕氣、海風與長時間穿戴的裝備。因此 NIJ 對 Level IIIA 軟式抗彈板,要求必須通過「濕測」(Wet Condition)。
許多廉價軟板在乾測時勉強過關,一旦進入濕測,性能可能大幅衰退,甚至連續射擊後出現穿透風險。NOVARA 在實驗室正式測試中,完成了:
- .44 Magnum 乾測與濕測多發射擊,全部「無穿透」;
- .357 SIG 乾測與濕測,同樣「無穿透」;
- 背凹數值維持在 NIJ 限制內的安全區間。
這代表 NOVARA 的軟板不是「紙上談兵」,而是考慮到真實任務環境下仍然有效的防護系統。

3. 需要在「輕量、柔軟、耐彎折」與「防護性能」間取得平衡
硬板可以被設計得非常硬、非常厚,只要重量與體積在使用者能接受的範圍內即可;軟板則必須同時滿足:
- 長時間穿戴不會造成嚴重負擔;
- 可以隨身體彎曲、跑跳、臥倒;
- 頻繁彎折之後,性能仍然穩定;
- 適合放入各類背心內襯、隱蔽背心、便衣防護等系統。
要兼顧「柔」與「強」,對材料配方與結構設計的要求非常高,也更加考驗工藝與品質控制能力。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國家寧願進口軟板,而不敢輕易接受品質不穩定的產品。

第四章|從實驗室走向戰場:NOVARA 的國際級檢測成績
對防護產品來說,再多行銷文案,都比不上實驗室成績單來得誠實。NOVARA 為了讓產品真正站上國際舞台,選擇將軟式抗彈板送往美國知名實驗室 Element U.S. Space & Defense – Belcamp 進行測試,依據 NIJ 0101.06 Level IIIA 與 V50 標準進行完整驗證。
1. .44 Magnum 測試:傳統「最兇手槍彈」的考驗
.44 Magnum 240 gr SJHP 是 Level IIIA 測試中最具代表性的威脅之一。NOVARA 軟板在乾測與濕測條件下,均達成:
- 多發命中仍無穿透;
- 背凹深度控制在安全範圍內;
- 即便在高速度(接近規範上限),仍維持穩定防護性能。
這代表 NOVARA 的 IIIA 軟板不是只針對低速或邊界情況設計,而是有餘裕面對較嚴苛的現實威脅。

2. .357 SIG 測試:高速度小口徑的真實威脅模擬
.357 SIG FMJ 代表的是一種「高速度、小口徑」的槍彈威脅,在防護設計上難度不輸給 .44 Mag。NOVARA 軟板在此項目同樣達成:
- 全系列測試「無穿透」;
- 乾測與濕測條件皆通過;
- 背凹數值穩定,無異常高值。
若從實務角度看,這意味著 NOVARA 軟板可以對抗當前許多執法單位常見的高壓手槍彈威脅,進一步提高一線人員在實務勤務中的安全性。
3. V50 測試:超越標準線以上的防護餘裕
除了傳統 V0 測試外,NOVARA 也接受依據 MIL-STD-662F 進行的 V50 Ballistic Limit Test。簡單說,V0 是「在某速度下不穿透」,V50 則是「在一系列速度測試中,有一半會穿透、一半不穿透的那個速度」,可用來判斷材料的防護上限。
NOVARA 軟板的 V50 測試結果顯示:
- .44 Mag V50 約在 1860 ft/s 等級;
- .357 SIG V50 約在 1890 ft/s 等級。
對 Level IIIA 軟板來說,這樣的數據代表材料性能不只勉強通過標準,而是具有明顯的「安全餘裕」。對需要長時間執勤、面對不確定威脅的一線人員來說,這種餘裕就是寶貴的安全空間。

第五章|世界在變:為什麼軟式抗彈會成為接下來十年的重要主角?
從全球安全情勢來看,軟式抗彈板正在從「配角」走向「主力」。原因不只是技術變好,更是戰場與治安型態的轉變。
1. 市區與城鎮戰成為主流,短槍與碎片威脅大幅增加
近年各地衝突與戰爭顯示,真正困難的不是「野外開闊戰場」,而是「城鎮與市區戰」。在這樣的環境中,威脅來源包括:
- 近距離短槍射擊;
- 建築物崩塌、彈片與碎片;
- 小型爆裂物與即製爆炸裝置(IED)。
這些威脅不一定需要 Level IV 硬板,卻絕對需要可靠的 IIIA 軟板做為第一道防線。

2. 警察與特勤單位的執勤型態:穿得起、穿得久,比「極限防護」更重要
對警察、特勤與執法人員來說,裝備最怕的是「理論上很強,實務上穿不住」。
重度硬板可以在關鍵任務時派上用場,但在多數巡邏、支援、便衣勤務中,真正會跟著人員上街的,是輕量舒適的軟板。能讓單位願意編列預算、讓人員願意天天穿的防護系統,才是真正會產生統計上「救了很多人」的裝備。
NOVARA 的出現,讓「台灣製造軟板」有機會在這個關鍵位置上,從進口品牌手中拿回一部分市場。
3. 行政單位與要員保護:隱蔽式防護需求上升
除了軍警前線,許多國家也開始重視:
- 高階官員與首長的便衣防護;
- 行政機關出訪的安全風險;
- 關鍵基礎設施人員的保護;
- 危險產業或敏感單位主管的隱蔽防護需求。
這些場景都非常適合使用「輕量、可隱蔽、外觀低調」的 IIIA 軟板系統。NOVARA 這類產品若能與在地背心廠、戰術品牌合作,就能提供既實用又符合國情的整體解決方案。

第六章|傳統產業的逆襲:NOVARA 展現台灣紡織如何跨進國防與國際市場
對很多人來說,「紡織業」可能是一個印象老舊的名詞;但在 NOVARA 與 Pinytex 的故事裡,它卻是通往國防與國際市場的跳板。
1. 傳產技術 × 國防需求:天生就適合做複合防護材料
台灣紡織與複材產業長年累積的能力包括:
- 高強度纖維的選料與配方;
- 多軸向編織與多層堆疊工法;
- 樹脂或黏著系統的調整與控制;
- 大量生產下的品質管理;
- 出口國際的標準化流程。
當這些能力被導入抗彈領域,變成的是:
- 可量產的軟式抗彈板;
- 穩定一致的抗彈性能;
- 有機會進入軍警採購與國防專案的在地供應鏈。
NOVARA 就是把這些能力整合起來,完成從「紡織」到「抗彈」跨越的案例。

2. 從代工到品牌:不只幫別人做,更要把自家名字寫上去
過去台灣在防護材料領域多半扮演 OEM/ODM 角色──幫國外品牌生產、防護布料出口、配合國外規格;但保障品牌價值與議價權的,永遠是貼在產品上的那個名字。
NOVARA 的出現,代表 Pinytex 不再只做「材料供應商」,而是開始以完整產品與品牌姿態走進市場。這不只是行銷層面的改變,更是:
- 對自家技術有足夠信心;
- 準備接受國內外客戶直接檢驗;
- 敢把台灣製造放在國際抗彈產業地圖上的一種宣示。

3. 已經打開國際市場:不是口號,而是站上國際標準線
通過國際實驗室測試只是第一步,真正讓 NOVARA 成為「後起之秀」的重要關鍵,是它具備:
- 符合國際標準的正式測試報告,可提供給國外客戶與機關審查;
- 穩定的量產與交期能力,能承接國際訂單;
- 與海外防護品牌、戰術裝備商合作的潛力,形成產品組合,而不是單一零件。
對國外客戶來說,選擇台灣品牌的理由,往往是:
- 技術實力足夠;
- 成本與品質平衡;
- 政治與供貨風險相對可控。
NOVARA 背後是台灣完整的工業與供應鏈,這讓它在國際市場上,具備很好的起跑位置。

第七章|為什麼說 NOVARA 有機會成為「國內防護材料後起之秀」?
1. 技術已經到位,接下來只差「被看見」
從材料配方、結構設計、實驗室測試,到量產能力與出口經驗,NOVARA 已經具備一個國際級軟式抗彈品牌的基本條件。接下來真正的關鍵反而是:
- 如何被更多軍警單位看見;
- 如何與本土戰術裝備品牌合作;
- 如何用實際案例與成績,逐步累積信任。
對於習慣使用進口品牌的單位來說,轉向本土品牌最大的門檻不是技術,而是信任。只要 NOVARA 在幾個關鍵專案中表現穩定,建立起「可被依賴」的形象,就有機會快速放大規模。

2. 結合本土戰術裝備與訓練文化,形成完整解決方案
軟板本身只是其中一塊,若能與:
- 本土戰術背心品牌;
- 訓練單位與教官;
- 專業醫療與 TCCC 教學體系;
- 國內戰術裝備通路與服務商;
結合成一個完整系統,就能從「賣產品」升級成「提供解決方案」。
這不但提升 NOVARA 在國內市場的價值,也會讓國外客戶更容易接受——因為看到的是一個真正活在實務場景中的品牌,而不是只有實驗室數據的產品。
3. 國內外情勢都在推著本土防護品牌往前走
從國防安全、供應鏈安全,到全球地緣政治變化,越來越多國家開始思考:「哪些裝備必須在國內就能取得,不受他國政策左右?」
抗彈材料,就是其中一塊非常關鍵的項目。
台灣若能擁有像 NOVARA 這樣的在地品牌,不只提升自主防護能力,也讓整個國防產業鏈多了一層安全緩衝。當國內市場與國際訂單交織在一起,NOVARA 的角色,就不再只是「一個產品線」,而會變成「在地防護材料的重要節點」。

結語|柔軟的東西,往往撐起最關鍵的安全
軟式抗彈板沒有爆裂、沒有碎片、沒有華麗的畫面,它安靜地躺在背心裡,跟著使用者每天上班、執勤、巡邏、出任務。
當意外發生時,它沒有什麼台詞,也沒有特寫鏡頭,卻常常是那個拉回一條生命線的角色。
NOVARA 所代表的不只是「一片軟板」,而是:
- 台灣傳統紡織與複合材料產業的升級成果;
- 一個願意接受國際標準檢驗的防護品牌;
- 一條從在地工廠走向國際戰術與防護市場的道路。
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年代,能夠真正被信任的防護,不一定是最花俏的那一塊,而往往是被低估、卻最穩定存在的那一層。
如果你願意重新認真看待軟式抗彈板,你也許會發現:真正撐住這個世界安全感的,是這些被忽略的柔軟力量。而 NOVARA,正是把這種力量具體化的品牌之一。

推薦延伸閱讀與產品
若你是單位採購、教官或訓練單位,想進一步了解 NOVARA 軟式抗彈板的規格與方案,歡迎直接聯繫 K.T.Tactical,我們可以依照任務形式與預算規劃最合適的防護配置。